当前,中国制造面临着发达国家“再工业化”、新兴经济体“承接转移”,国内出现少量资本“抽逃”实体经济的“三重压力”,如何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“后危机时代”突出重围,2017年,常州制造业正在直面压力、再造“新比较优势”。
立足本土资源 常州企业着力挖掘内需潜能
春节前夕,位于钟楼经济开发区内的常州华驰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项目,正在加班加点施工,力争在今年8月实现竣工投产。这一项目由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公司投资5800万元建设。
近年来,在确保成为丰田汽车气囊配套首选厂家的基础上,华利达服装集团着力挖掘国内汽车厂家内需潜能。去年四季度,华利达与国内三个汽车整车厂开展合作,形成了车用安全气囊出口与内销并驾齐驱的格局。常州华驰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后,将成为华利达集团面向国内车用安全气囊市场的主力工厂。
在纺织服装领域,华利达集团也正面临着东南亚和非洲等地一批经济体的低成本竞争。除了调整产品结构、加快智能工厂建设外,公司还通过挖掘本土产业链优势寻求突破。
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张文昌:“经过这多年发展,我们这个产业链优势一定比东南亚地区成熟得多,无论是面辅料、设备、零配件,劳动力素质的优势,成熟的商务环境,我们要把这些优势更好的利用起来,形成不同的企业跟他们展开竞争,在这个基础上把我们产品结构调整好,把客户留住,把市场留住。”
春节期间,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一天也没有停歇。来自手机、智能穿戴、汽车、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大量订单,让企业始终保持满负荷生产。
近年来,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,精研科技连续多年保持100%以上的增长速度。由公司自主研发的“粉末冶金注射成型技术”,能够大规模生产极小、极复杂的三维微型零部件,实现了“极端制造”的产业化。
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邬均文:“我们已经做到0.1克这么一个微小的产品,厚度我们做到0.1毫米这么薄的产品。”
今年,精研科技还将依托物联网技术,加快智能云车间建设,实现关键工序的“关灯化生产”。
同样,依托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技术,2017年,天合光能迈上了从2.0时代向3.0时代跨越的“快车道”。
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:“要把天合光能变成一个平台,变成一个现有的内部员工创新、创造价值、创业的一个平台,我们在这个基础上,开放边界,把外部的制造工厂,都能吸引到我们平台上来。”
通过智能制造加创新创意打响新工业革命,推动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互相渗透、跨界融合,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、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。去年召开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,为常州制造探路“中国制造2025”,指明了前进的方向。
江苏常发集团董事长黄小平:“现在中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,还是要看我们实体经济提升的水平,我们现在一门心思做制造业,我认为没有制造业一个国家是一个空架子。”
站在2017年的新起点,常州制造企业也有着自己的“小目标”
新誉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副总裁戈亚琴:“在轨道交通方面,有20%以上的增幅,另外在我们宇航方面,也希望真正2017年 能够“由地面到天空”的一个腾飞。”
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董才平:“2017年我们中天钢铁集团,规划营业收入会超过1100亿,利税会超过20亿这个规模。2017年我们坚持环保是底线,安全是红线,质量是生命线。”
江苏上上电缆集团董事长丁山华:“新的一年,咱们的实物量再增10个亿,每年增10个亿继续保持下去。我感觉怨天怨地也是无济于事,真正叫路在自己脚下,命在自己手中,就是在产品质量上,功夫要到家。”